新疆建材行业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

2017-10-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办公室

  今年以来,新疆建材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水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取消低档次水泥等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石材等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全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改善。

  一、上半年建材行业运行情况

  (一)主要特点。一是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据自治区统计局数据,上半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增加值55.42亿元,同比增长8.9%,较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达到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二是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回暖。今年以来主要建材产品市场需求扭转了近年持续萎缩的形势,呈现逐月小幅平稳回升态势。上半年水泥销量1600万吨,增速由去年的-7.6%,上升到今年的7%,较一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商品混凝土销量1250万立方米,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5%,上升到今年的增长7%。三是成本增加推动产品价格小幅上涨。据测算,上半年水泥单位成本平均上涨20~30元/吨。其中原煤采购价上涨拉高成本增加8~12元/吨;运费上涨拉高成本增加12~18元/吨。成本增加推动水泥价格小幅上涨。6月全疆水泥出厂平均价格312元/吨,较上年同期提高20元/吨;平板玻璃价格70元/重量箱,较上年同期提高5元/重量箱;商品混凝土价格300~310元/吨,较上年同期提高5元/吨。四是打出“组合拳”推动水泥工业扭亏为赢。今年在水泥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建材行办在新疆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主动担当,采取一系列超前“组合拳”措施推动水泥工业扭亏为盈。1~6月规模以上水泥工业实现利润0.5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90亿元),改变了严重拖累建材工业的局面。五是建材行业效益显著改善。1~6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8.6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8倍。其中水泥制品业实现利润1.1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2.6倍;石墨及碳素制品业实现利润6.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成为建材工业效益最大增长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泥“去产能”任务艰巨。新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这是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源。现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中大半生产线建设在2009年以后,工艺装备先进,突出表现为先进性产能过剩,在没有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非常艰巨。二是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建材产业集中度不高,仍处在“多、小、散”状态,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制约行业效益提升。三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石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缓慢。新疆石材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但规模小,发展慢,还难以形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新疆是全国水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省区,部分区域产能利用率不足20%。针对严峻形势,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密集出台政策。新疆建材行办和有关部门主动担当,勇于创新,通过错峰生产、全面淘汰低档次水泥、强化自律等系列“组合拳”,压减和储备产能,调节和稳定供需关系。在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停止产能退出财政资金补助的情况下,确保了行业平稳运行,实现“行业增效益,职工不下岗”,并取得成效。

  (一)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形成强大推力。以贯彻落实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为契机,采用“政府+协会”模式,发挥好政府、行办(协会)和企业三支力量作用,合力推动新疆水泥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2016年11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新疆水泥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新政办发〔2016〕159号)。这是继201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自治区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政办发〔2015〕134号)文件出台后,新疆水泥行业又一个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政策,标志着新疆水泥行业脱困解困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成效,并得到自治区政府的支持和认可。2016年12月20日,自治区召开全疆水泥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贯彻落实。

  (二)自加压力,创新举措压减储备产能。2014年10月23日,“新疆水泥错峰生产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在全国率先开展水泥错峰生产获得成功,当年压减储备水泥产能2500万吨,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带来的矛盾。目前错峰生产已经常态化、制度化,由新疆行业措施上升为国务院政策在全国推广,2016年新疆也因此获得国家“水泥重大产业政策突出贡献奖”。2016年冬季新疆水泥熟料生产企业错峰生产时间根据南北疆采暖期、各地水泥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差异情况制订,总体执行情况较好。通过4个月到5个半月不等的错峰停窑,压减储备产能3000万吨,有效调节了供需矛盾,减少烧煤20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95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已经从过去的抵触心理、怕吃亏心理逐渐转变为统一的自觉行为。企业年度生产计划也按照错峰停窑来做,错峰生产成为制度和常态。

  (三)敢为人先,积极推动水泥产品整体升级

  2014年12月,国标委发布《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自2015年12月1日起取消复合32.5硅酸盐水泥,但保留复合32.5R硅酸盐水泥。由于复合32.5R水泥的保留,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几乎将原复合32.5硅酸盐水泥全部变为复合32.5R硅酸盐水泥,修改标准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在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新疆经信委、建材行办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今年5月1日开始,淘汰包括32.5复合水泥、32.5火山灰水泥、32.5矿渣水泥、32.5粉煤灰水泥在内的所有32.5等级水泥,全面提高水泥产品档次。这是新疆在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产能过剩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事实证明,取消低档次水泥,不仅提高了水泥整体档次,推动水泥产品优化升级,而且有效减少了水泥供应量,缓解了过剩矛盾。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砂浆、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建筑工程使用寿命。6月份,新疆建材行办联合新疆住建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四)行业自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执行

  确保国家及新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要靠政府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政府指导下有效的行业自律。早在2005年,新疆就在全国摸索开展务实管用的水泥行业自律工作,取得的经验在全国许多省市推广。近几年,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政策支持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行规行约和自律管理办法。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与规范的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对水泥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和新疆各项政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依法依规,主动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利用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国家强制性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根本性措施。2016年建材行办结合新疆实际,起草了《新疆水泥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导向意见》,并由新疆经信委、兵团工信委和新疆建材行办联合下发。今年初,1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也印证了以往新疆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做法方向。目前,我们已提出方案报新疆经信委,新疆贯彻落实国家16部门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已经成稿,方案出台后,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据节能、环保、质量和安全等标准,依法依规开展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对推动新疆水泥化解产能过剩,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六)推动石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5月26~28日在鄯善县成功举办“2017第二届中国(新疆)亚欧国际石材博览会”。与上届相比,呈现出规模大、活动新、效果好等特点。二是成功举办“2017新疆承接石材产业转移合作洽谈会”。新疆内石材企业与国内外石材企业签订合作项目和订单5.1亿元,为建立产业转移与产业援疆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围绕规划布局,加大石材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新疆石材加工贸易集散中心”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推进米东“丝绸之路国际石材产业园”等行业重点项目进展;支持位于乌鲁木齐三坪商贸区的新疆金石国际石材城项目建设,协助该项目在疆内外重大活动期间开展宣传推介及项目招商。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及思路

  (一)推动水泥工业供给侧改革和提质增效,依法依规去产能。一是筹备9月份召开全疆水泥企业“严格政策强化自律促进水泥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会议”。布置2017-2018年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工作。组织水泥企业分区域签订包括错峰生产、稳定价格在内的自律公约。二是总结三年来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经验,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电石渣水泥参与错峰生产的方式,探索解决电石渣水泥参与错峰生产的难题。三是探索设立化解产能过剩专项资金,为推动依法依规去产能奠定基础。四是充分利用刚刚完成的水泥企业2016年能效对标考核数据,结合新疆环保厅、质监局、安监局等部门提供的环保、质量、安全等不达标企业名单,按照《新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施方案》,分地区实施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五是探索组建区域性水泥股份公司,依靠区域企业自身力量化解产能过剩,形成区域利润核心区。六是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对兵地企业进行联合重组,通过提高水泥行业集中度,化解产能过剩。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建材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制定《新疆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推动建材工业绿色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石材等新兴产业,将石材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育。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